昨晚在餐宴之後


回到了車上, 沿途望著中山北路整條新設計的LED 變色路燈群裡


聆賞著夜晚 Zoe 主持的台北愛樂


這兩天的主題都繞在舒曼跟蕭邦的創作曲子裡


當然, 也不乏女人愛聽的   " 音樂家愛情故事 "


她說著 :


" 只要能精準的彈奏出蕭邦的24 首練習曲之後


也許不再有能難倒的鋼琴曲子了 "


這是一種對於鋼琴詩人蕭邦的  " 恭維 "


也足以讓學琴的人


心目中, 都掛著可以挑戰的目標吧


 


蕭邦(Frederic Chopin 1810-1849)的


離別曲 ( Tristezze by Chopin )


這曲原本是鋼琴詩人在離開了波蘭之後


仍身上帶走一把故鄉塵土的愛國音樂家 蕭邦


寫給祖國的懷念


 


在他短短的39 歲生涯裡 創作出令當代音樂家


如舒曼, 李斯特都欽慕的鋼琴作品


那個時代, 許多音樂家只是把鋼琴列為他寫作交響曲的一小部份


但蕭邦從四歲習琴,


8 歲開始就四處演奏的音樂神童來說


鋼琴, 是他創作的所有


從祖國的思鄉之情, 一直到後來他在巴黎時期,


經由李斯特介紹了一位大他幾歲的女作家 喬治桑之後( George Sand, 1804-1876)


 


人生從此, 又有了一個新的起點與港灣


 


 


而蕭邦的24 首練習曲裡 , 我很愛 " 雨滴 "


之前讀到了有關這曲創作的靈感


是來自於跟喬治桑獨居在小島裡


蕭邦儘量減少了公開演出


多了時間可以陪伴愛人


 


某個細雨紛飛的日子


蕭邦能把一般人習以為常的雨滴打在屋簷的聲音, 律動


譜出了不可思議的夢幻


 


愛情, 當然是最唯美的繆思


 


 


即使 相戀9 年之後 ,


倆人還是因為漸行漸遠


不合而黯然神傷的  離去


約三年後 , 蕭邦死於肺炎


而當喬治桑傷心的欲奔回他身邊


卻始終無法見到愛人最後的一眼


 


 


纖細情感敏銳的蕭邦, 遇上了特立獨行的已婚女子


( 註: 當時的法國尚未立法能訴請離婚 )


卻隻身在巴黎


靠著寫作 , 寧可放棄貴族頭銜跟財產


獨自帶大兩個孩子


  在法國那個慌亂時代( 拿破崙統治前 ) 


如同Coco Chanel 一樣


不喜馬甲花蕾絲澎裙


而偏好中性褲裝打扮, 具有半個貴族血統


而後在政治界能見上拿破崙給予建議的奇女子 , 喬治桑


她活到了七十多歲


為人母到為人祖母


始終提倡著女性獨立主義


是位相當活躍於巴黎社交界, 文藝界


 


之後在她的著作或是書信回憶之中


彷彿, 偉大的蕭邦卻只是她生命中的過客


女人, 也許不該只圍繞著 " 愛情 " 團團轉


 


 


也許, 愛上一個人, 如同色彩的互補效果


往往, 妳不是找最相同質性的


而是被跟自己很不相同的人, 給吸引住...


感情之屬, 非緣即孽


也或許通常, 是兩種情感並存在內吧


 


 


換句我外婆常說的


夫妻是相欠債的


前世未清


今世續緣


而聰明的女人


永遠懂得拿捏


 



Chopin - Valentina Igoshina - Prelude Op. 28, No. 15 ( Raindrop )





Something about Chopin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N.H Sce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4) 人氣()